本報記者 趙文靜 鄭 磊 實習生 陳燕南
   近兩個月來,“嘀嘀”、“快的”打車軟件憑著“瘋狂”補貼和方便快捷,短時間內受到了眾多乘客和出租車司機的熱捧,一度風靡綠城。隨著補貼額度逐步調低,兩大巨頭營銷戰爭日漸平息,記者近日走訪時發現,使用打車軟件的司機和乘客熱情大不如前,打車軟件熱正逐漸降溫。
   體驗:有人歡喜有人困擾
   “為什麼用打車軟件?因為實在是太方便划算了。”對於廣告公司白領劉晴來說,打車軟件改變了年輕人的叫車習慣。她告訴記者,兩款叫車軟件比著向乘客發補貼,競爭最激烈的一個時間段,每單補貼從10元到13元不等,自己曾坐過好幾次“免費車”。而且,出門前用手機預約出租車,下樓就能坐上車,不用在路邊苦等。
   “小小軟件”也讓有著10多年駕齡的出租車司機老胡升級了隨車裝備,兩個智能手機占據了方向盤左手邊的顯著位置。“我辦了兩個大流量的手機上網套餐,平時手機基本上處於在線狀態。”老胡說,除了誘人的補貼外,由於有目的地接單,空車率也明顯下降。
   不少人享受到打車軟件的便利和誘人補貼的同時,也有人感受到“車過眼前而不停”的煎熬。前段時間,家住長江路的齊大媽帶孫女去上早教課,在路口等了近半個小時才打到車。“我明明看到很多空車,但招手都不停,上車後問司機,他說不少空車是別人用手機預約了的,都是趕著去接人的。”齊大媽感嘆道,老年人不會用手機上網,打車也成難事了。
   降補:出租車市場回歸理性
   “打車軟件火熱時,我們每接一單能拿5元補貼,每天補貼10單左右,一周下來能多拿300來元補貼。現在補貼額度大大降低,一周才掙幾十元補貼錢,除去上網流量和話費,所剩無幾。”補貼降低後,出租車司機的熱情降低了不少。的哥趙師傅告訴記者,補貼沒降的時候,經常會搶不到單,現在使用軟件的乘客有所下降,自己的接單原則是“順路就拉”。
   “隨著補貼的下降,接單量明顯減少,我現在也不再急著搶單,只要碰上路邊有人打車,就直接拉了。”的哥曹磊說。
   “免費的午餐”自然不會是常態。“隨著補貼額度的一降再降,最終打車軟件或將成為單純的叫車軟件。”“80後”李琦在文化路一家科技企業工作,他認為打車軟件快捷方便的優點不可忽視,補貼沒有了,但帶給乘客的便捷還在。
   打車軟件賺足了人氣,也引發了出租車拒載、乘客爽約、司機為搶單忽略安全等諸多問題。交通運輸部日前表示,對手機召車軟件,總體上是支持和鼓勵發展的,但對存在的問題要逐步調整和規範。此外,全國4月1日起實施的《出租車運營服務規範》規定,乘客上車前,出租車司機不得有詢問目的地等挑客行為,還對出租車的投訴提出明確要求。
   “有一次乘坐出租車,一路上司機不停地低頭看手機,時刻準備搶單,我告訴他在哪裡下車,說了幾遍他都沒聽見。”提起司機邊搶單邊開車的場景,市民郭先生心有餘悸。他說,希望有關部門完善監管,引導行業自律,讓打車軟件更好地服務乘客。
   “打車軟件是新生事物,並不是‘狼來了’,怎樣用好打車軟件是關鍵。”“打車軟件的未來應是‘公私合營’,讓每輛使用打車軟件的出租車都擁有一個官方認證的新身份,這樣還能有效打擊‘黑車’,一舉多得。”不少網友紛紛“出招”,呼籲“別簡單喊停,應考慮如何為大家提供有保障的便利”。
  (原標題:補貼額下調 打車軟件“退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66prio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