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社會轉型期的整體調整與改造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它是國家工業整體戰略的一部分。然而,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迄今為止還不曾有當代作品全面、直接、立體呈現過。事實上,老工業基地在社會轉型期所經歷的一切具有巨大的文學價值。其中的問題與其說是複雜,毋寧說是殘酷。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從總體上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新一輪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深化體制改革的進程中,東北老工業基地未能抓住機遇,如上海、青島、武漢等老工業基地那樣在改造調整方面取得突破。相反,因受歷史與地域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革開放、結構調整的步伐相對滯後,成為工業體制矛盾和結構矛盾最為突出的地區。其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調整緩慢,新興產業比重過低;產業競爭力下降,市場份額逐步萎縮;資源面臨枯竭,缺乏後續替代產業等。另一方面,“老工業基地改造等於單個老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的公式,使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難以取得突破和實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就是商國華的長篇小說《我們走在大路上》表現的基本內容。
  這是一部立足老工業基地之現實、真實反映老工業基地生態的作品。氣壯山河的氣勢、大工業時代的格局和氣象、老工業基地工人階級感人的整體風貌,構成了《我們走在大路上》的鮮明特征。
  東北老工業基地曾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共和國的總裝備部”。它驕人的過去即便在衰敗時期,仍然是工人階級不能褪去的記憶。一個出租車司機曾向作品的主人公這樣描述過它的過去:“這條路兩邊的大工廠,可都是共和國的功勛廠。功勛知道吧!我也是從蘇聯、朝鮮電影那裡知道的。‘功勛’按中國說法就是功臣吧!這些廠,都是共和國‘一五’期間建起來的,每家工廠都有一本創業史和光榮史,共和國許多國字號的新產品,有許多是出自這些工廠。特別是許多號稱‘共和國第一的產品’。這麼說吧!你隨便進到哪家工廠的榮譽室,都會見到那些他們當年創造新產品的照片和獎狀。”然而時過境遷,“這幾年,它們一個個都像霜打的茄子,說蔫就蔫了。如今這條路上的工廠,七成都是鐵將軍和蒿草把門了。過去人們把這條街叫共和國工業的裝備部,如今呢,有了一個不雅的新名,叫它下崗一條街。”——老工業基地人民經歷的歷史巨大反差,如同利刃划過皮膚,具有切膚之痛。
  《我們走在大路上》的故事在國有特大型企業北陽重礦公司展開。企業體制的問題涉及企業生死存亡:一個企業說不行就不行了。企業債務、銀行貸款、車間停產……幾千人一夜間成了無業游民。公司老總王光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任的。他沒有個人的對手和敵人,他面對的是千瘡百孔的企業,是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的矛盾。他首先從解決企業用水開始。他果斷組織工人就地打井開采地下水以解燃眉之急,然後發掘“煤底子”解決燃煤問題。之後,他面臨的是更為嚴峻的減員下崗問題。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是企業多年的積症。《我們走在大路上》的眾多矛盾也由此展開,情節則寫得驚心動魄。其中形象不僅個性鮮明,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我們很少見到的與這個時代相關的國有大型企業的人物形象。在該書中,對工人主人公精神的書寫,是其最動人的部分。
  如,它寫到了工人們奮不顧身、爭先恐後的場景:“這是楊天力第四次衝進平爐了。石段長和小龍在外邊數數,當他們數到第十七個數的時候,楊天力還沒有出來。石段長和小龍急了,衝進平爐,抱出了昏迷不醒的楊天力。幾十人圍著楊天力,呼喊著他的名字。小龍看見師傅的後腦部有一個口子在流血,大聲喊著:救護車!救護車!”它表達了老工業基地工人階級的精神本質。同時,也呈現了日常生活中的細瑣矛盾與驚險。如,生活所迫的下崗女工不得不到風月場上陪舞,下崗工人喬遷時心情複雜等,這部氣勢宏大的作品充滿了世俗風景。
  《我們走在大路上》所表現的時代特征與“改革文學”時代特征有較大不同。“改革文學”時代,主要還是觀念的矛盾,是改革與保守的矛盾。《我們走到大路上》所展現的場景,無論是社會還是工廠,其複雜性則遠遠超出了當年的想象。作品雖然還沒有寫出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中喬廠長這樣的人物性格,但是,它寫出了工人階級的整體性格,寫出了當代老工業基地整體改造、轉型的波瀾壯闊和整體氣勢。這就是“我們走在大路上”選擇的光明之路——這條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坦途,它充滿了問題、矛盾甚至驚險。我們別無選擇,它是我們突出重圍、解脫歷史重負的必然之路。《我們走在大路上》是一部寫出了這個大時代的漩渦、矛盾與選擇的優秀作品。  (原標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敗與重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66prio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